三种电路交换优缺点对比:
电路交换(比特流直达)
优点:通信时延小、有序、没有冲突、适用范围广、实时性强、控制简单
缺点:建立连接时间长、线路独占,使用效率低、灵活性差、难以规格化
报文交换(整组报文转发)
优点:无需建立连接、动态分配线路、线路可靠性、线路利用率高、多目标服务
缺点:转发时延、较大存储缓存空间、传输额外的信息量
分组交换
优点:无需建立连接、线路利用率高、简化存储管理、加速传输、减少出错和重发数据量
缺点:转发时延、传输额外的信息量、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存在失序、丢失或者重复分组的问题;对于虚电路服务,存在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时延=发送时延(分组长度/发送数率)+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传播速率)+处理时延(硬件相关)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用来表示信道百分之几的时间是有数据通过
网络利用率 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
当前时延=空闲时延/(1-利用率) 当得用率达到50%以上时,则时延会增大,可以考虑扩容,增大线路的带宽。
尽量动态控制通信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丢包:
接口、结点、链路、路径、网络丢包。
分组丢失: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被结点丢弃;到达一台队列已满的分组交换机时被丢弃。

OSI体系结构,七层协议
物理、数据链路、网络、运输、会话、表示、应用层
TCP/IP体系结构、四层协议
网络接口 网络接口
网际 IP将网络接口互联、向TCP、UDP提供网络互联服务(IP over everythins、Everything over IP)
运输 TCP(在IP服务的基础上,向应用层提供可靠性传输服务) UDP(…不可靠传输服务)
应用层 HTTP SMTP DNS RTP

原理体系结构(适用教学)
应用 解决通过应用进程的交互来实现特定网络应用的问题 应用进程间交互来完成特定的网络应用
运输 解决进程之间基于网络的通信问题 解决进程间、传输错误处理
网络 解决分组在多个网络上传输(路由)的问题 路由功能,如使用IP
数据链路 解决分组在一个网络(或链路)上传输的问题 如使用MAC标记主机
物理层 解决使用何种信号来传输比特的问题 硬件如网络网口、传输方式

由应用层向物理层转变 http(报文) -> http+TCP(TCP报文段) -> http+TCP+IP(IP数据报) -> ETH+http+TCP+IP+ETH(帧) -> ….+前导码(比特流)

协议的三要素
语法 定义所交换信息的格式
语义 定义收发双方所要完成的操作
同步 定义收发双方的时序关系

协议数据单元PDU 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包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服务数据单元SDU 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称为服务数据单元
多个SDU可以合成一个PDU,一个SDU可以划分为几个PDU